通用头部
导航nav

昆明池考

昆明池考刘巨华昆明池,首先让人想到的是云南省昆明市,而事实上昆明池是在陕西省西安市;大凡池子都是天然形成的,而昆明池却是人工开凿;池子一般是用来游赏、观光、吟咏、游戏之地,而昆明池却是为了战争而修建,一系列的疑问都得从汉武帝为什么修池子说起。一、修池的起因在汉代,手工业可以说是十分发达,仅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薄如蝉翼的丝织品便可看出,但我国自古就有养蚕织布的传统,对于用竹子制成的布还是比较陌生,在当时有一种布是用竹子制成的,深受皇帝的喜爱,汉武帝下令要从身毒国(今天的印度)进口一批“布竹”之类的布料。对于竹子制成的布文献也有记载,在《汉书.王符传》中就有“葛子升越,筩中女布”其注云:蕉布之品有三,有蕉布、有竹子布、又有葛焉,虽精粗之殊,皆同出而异名。可见竹子布便是布竹。晋代的嵇含在其著的《南方草木状》中,亦有“箪竹,叶疏而大,一节相去六尺,出九真,彼人取嫩者,磓浸纺织为布,为之竹练布”。在《唐书.地理志》记载“(岭南道)厥贡:金银、孔翠、犀象、綵膳、竹布”。从以上记载中我们可以发现,在汉代用竹子制成的布主要是产自夷狄,汉朝主要通过向国外购买和进贡两种途径来获得,也正是在汉朝进口贸易的时候,途径南越国时货物被扣,才引起了武帝要修昆明池的想法。当时南越国山高皇帝远,虽在汉朝的版图之内,但对其已基本失去控制,几次派遣使者招降称臣,但终因离京较远而作罢。长久以来的无奈,使得武帝再也无法容忍,看似为了“布竹”而发动一场战争,其实只是借口而已。早就对南越国心存不满,这次终于有了发兵的理由,昆明池也在这看似荒唐的借口下开始修建。汉朝官兵以北方人居多,所以不会游泳,而欲攻打南越国,又必须渡过滇池;在作战分析会上,有人建议仿昆明滇池在长安建一池子,以供官兵练习之用,待时机成熟后再发动进攻。这个提议很快被武帝采纳,并于元狩三年开始动工建设。二、历史沿革昆明池自唐代末至五代时期已基本而荒废,到宋代池水干涸,渐渐被土填满,人们开始在原池遗址上耕种、生活。据《嘉庆长安县志》记载,王森文于嘉庆十一年(1806),在斗门镇曾经见到过修古昆明池的碑记,其中有言“北极丰镐村,南极石匣,东极园柳坡,西极斗门”,又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胡谦盈在其所著《昆明池及其有关遗迹踏察记》中称,碑记所指可能是经过唐代几次疏浚和扩建后的范围,而汉代昆明池具体位置应从北缘,今北常家庄之南,东缘在孟家寨,万村之西,南缘在细柳北侧,即今石匣口村,西界在张村和马营寨之东,池址面积约10平方公里。汉代昆明池的大小据《三辅黄图》记载“昆明池盖三百二十顷”约今16200多亩。昆明池的修建是从元狩三年开始的,施工人员主要以徒吏为主,在《汉书.武帝纪》说“元狩三年,减陇西,北地上郡戍卒之半,发谪吏穿昆明池”又另《食货志》载“时越欲与汉用船战相逐也,乃大修昆明池”,在《西南夷传》中清楚地说明了为何修建和因何得名的记载“天子遗使求身毒国布竹为昆明所闭,天子欲伐之,越西昆明国有滇池,方三百里,故作昆明池以象之,以习水战,因名昆明池”。昆明池工程浩大、劳民伤财,在挖掘过程中曾出现黑土,武帝得知此事后立即召无所不知的东方朔商议,东方朔回答说,这事要问西域胡人才能知道,再问胡人方知这是“劫烧之余灰”。从以上史料来看,昆明池的位置大概在犬戎攻灭西周时期的镐京一带,黑土可能是因战乱宫殿烧毁的灰烬残存,古时丰、镐二京就是在这次战乱中毁于战火,可见丰镐遗址早在汉代的武帝时期已遭破坏。三、水源及其建筑昆明池开凿完工后,其水源主要是由交水、沣河引入,据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交水西至石碣分为二,一西注沣,一自碣经细柳诸原北流入昆明池”。在引水时,工匠们绞尽脑汁,水不能直接引入池中,必须要修建一坝体,通过围堰的拦截使水流放缓,在围堰中进行循环、沉淀,之后再慢慢导入池中 。据《资治通鉴》胡三省注载“武帝作石闼堰,堰交水为池,唐太和后石闼堰废,而昆明池涸”。蓄水的围堰都废弃了,自然池子的干涸是早晚的事。昆明池在建设之初是何等的壮观、迷人,一个皇家工程,又是武帝亲自指令修建,可想而知其气派和规模。在司马迁的《史记.平准书》中对昆明池有这样的描述“治楼船,高十余丈,旗帜加其上,甚壮。”又据《三辅黄图》记载“昆明池盖三百二十顷,池中有豫章台及石鲸鱼,长三丈,每至雷雨,常鸣吼,鬣尾皆动。”“池中有龙首船,常令宫女泛舟池中,张风盖、建华旗、作棹歌、杂以鼓吹,帝御豫章观,临观焉”。武帝常到豫章台观看昆明池胜景,《庙记》中说昆明池的豫章大船,可以装载万人。如今池中的鲸鱼钊石,虽历经风雨依然保存完好,现石藏于陕西省博物馆内。从以上记载看,昆明池虽为军事用途,可建成后人们才发现还是一个游玩的好去处,这也是武帝所始料不及的。四、牛郎和织女的传说昆明池虽仿滇池修建,可实际修建是以天河为寓意,在《关中古语》一书中言“昆明池中有二石人,立牵牛织女于池之东西,以象天河”。难能可贵的是,二石已出土且保存完好,石像当地人管叫“石爷”和“石婆”,石爷即牵牛像,高约230公分,石婆即织女像,高约190公分。昔日皇家供奉之物,经历史的变迁,石像从皇家苑池已沦落民间。现石像保存于长安区斗门镇南的石爷庙和东山里北常家庄的石婆庙中,昆明池的二石像也成为牛郎与织女名副其实的故乡地。在庙中有简介言“汉武开凿昆明池,操练水军平南夷。牛郎织女天宫愿,向往尘世鸳鸯缘。王母闻之心恼怒,贬谪凡间遭苦难。莲池沐浴羽裳情,老牛仙言作媒证。人间喜结连理枝,夫妻生育男和女…….”时至今日,每逢农历七月初七日,善男信女们便相约来到庙里烧香祈福。原庙早已毁坏,如今的庙宇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于1989年修建的。五、定昆池建设到了唐代,昆明池已不比武帝初建时那么壮观了,可还是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唐代的才子佳人大多都游览过昆明池,并为其吟诗作赋,成为一段佳话。可有人的想法就与众不同,对池子觊觎已久,想据为己有。据唐代刘餗《隋唐嘉话》记载,安乐公主曾多次向中宗皇帝申请把池子赐给自己,中宗以“前代以来,不予与人”为借口婉言回绝了。乐公主自作主张“因大役人徒,别掘一池,号曰‘定昆池’”。另据唐代张鷟《朝野佥载》说安乐公主为建定昆池“夺百姓庄园,造定昆池,四十九里,直低南山,拟昆明池,垒石为山,以象华岳,以水为沣,以象天津,飞阁步檐,斜桥蹬道,衣以锦绣,画以丹青,饰以金银,莹以珠玉,又为九曲流杯池,作石莲花台,泉于台中流出,穷天下之壮丽,悖逆之败,配入司农,每日仕女游观,车马填噎,奉敕辄到者,官人解现任,凡人决一顿。”安乐公主与武氏合谋毒死中宗,后被杖笞而死,史称“悖逆公主”,不久前其碑出土于长安区。六、历次改建疏浚自昆明池建成后,历史上有记载且较大规模治理疏浚的有四次,分别是北魏太平真君元年,征发长安五千人扩建。《魏书.本记》;唐贞观中《括地志》;唐贞元十三年,诏京兆尹韩皋修池《旧唐书.德宗传》;唐大和九年《旧唐书.文宗传》。虽经多次整修、疏浚,终因朝代更迭、兵燹频仍而荒废。昆明池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皇城的供水压力,最早提出此见解的是宋代的程大昌,他在《雍录》中明确指出“昆明甚高,故其下流,尚可雍激为都城之用,于是并城三派,城内外皆赖之。”昆明池的开凿,可谓一举三得,既解决了战争练习之用又提供了观赏、游玩的好去处又缓解了饮水之需,真是中国水利史上的奇迹。在2006年上半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二大队对汉代昆明池遗址进行了发掘和清理,初步的勘测结果是昆明池遗址范围东西约4.25公里,南北约5.69公里,沿岸周长17.6公里,方圆约16.6公里,其中包括普渡、花园、南寨子、下店等28个村庄。在遗址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大量的瓦当、黑土等古代遗存,从出土遗存分析看,可基本确定与西汉昆明池位置相吻合。 长安区水务局刘巨华电话13474461336 邮编710100

版权